思考力/讀書畫重點是否有效?科學早有驗證
2014/10/23 分類:教學議題 作者:洪蘭 點閱次數:6506
一位媽媽把兒子課本拿來給我看,跟我說:「你看,重點都背得滾瓜爛熟了,為什麼還是考不好?」我一看,果然書上畫了滿滿的重點。
這孩子可能很用功,但讀書的方法不對。古人說:「做工不如做東,累死也無功。」若考填空題,背重點會有效,若考申論題就破功了,因為申論題要的是各個事實之間的關係,必須把事實集合起來全盤思考,才會答得令人滿意。
2013年,華盛頓大學的講座教授羅迪格(H.Roediger)寫了一篇文章,感嘆的說,生物學的發現能馬上應用到醫學上,使醫學突飛猛進,但是認知心理學的發現,卻很少被用來改進教學方法。
心理學早在1974年,就知道畫重點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到現在,還是有老師在上課時,直接叫學生拿麥克筆出來畫重點。手可以畫一千遍,大腦若是未動,也是枉然。
有個實驗是把大學生分三組,給他們看一篇科學論文,一組是自己畫重點(主動組),另一組是讀別人畫的重點,但自己不能畫(被動組),第三組只是讀,不畫任何重點(控制組)。閱讀時間一樣,一周後,他們回到實驗室,給他們十分鐘溫習接著考試。
結果發現,主動並未比其他組考得好。仔細分析主動組的表現時,發現如考題正好是有畫到的,主動組的表現比被動組好,但是考題落在沒畫線的地方時,成績就沒差了。
主動組畫線部分的成績比較好,是因為注意力的關係,畫線使那段文字突出,學生就記得了。但是畫線太多(即抓不到重點)時,突出的效應會消失。例如,要背一堆傢俱的名稱,如床、桌、椅,這時突然出現個牛,那麼受試者對牛的記憶力,會比牛出現在豬、羊、雞中時來得好,因為它突出。
許多實驗顯示,不論讀什麼資料、文章長度是多少(從幾百字到幾千字),讀完馬上測驗,或是一周或一個月後再回到實驗室檢接受測驗,畫重點都不是很有效的方式。
不論實驗怎麼做,最大的差別在於學生讀文章時,有沒有動大腦去思考,把目前的知識和過去的背景知識連接起來。
善用經得起科學驗證的學習方法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不去思考時,學生所記的就是課本上所給的,是死的知識,考題稍微改變,就不會作答了。
畫重點只有在考填空題而且題目出的跟課本一樣時才有效,但是表達一個意念有無數方式,學生若不了解畫線文字背後意義,就會像背數學一樣,題目一改就不會作答了。
羅迪格教授指出「思考」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當孩子沒有背景知識時,他的確需要背定義、背公式來建立這個知識的網。一旦初期的知識建立起來後,廣泛閱讀,尤其在不同的情境下,閱讀到同樣的概念,對孩子學習的益處最大。
事實上,背英文生字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這個方式:在不同的情境看到同樣的生字,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這個生字的意義,還使他學會正確的使用方法。
學習是有方法的,過去很多方法其實並沒有經過科學檢驗,如「再讀」(rereding)也被發現無效。我們要想辦法讓新的科學知識進入教室中,使學生的學習能事半功倍。
資料來源:聯合報─思考力/讀書畫重點否有效?科學早有驗證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52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