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語教學-英語腦區
2014/3/4 分類:教學議題 作者:文/龔玲慧 老師 (現任豐橋美語文教機構班主任) 點閱次數:5419
心理語言學家Steven Pinker曾說:「語言是大腦先天存在的一個配備,就像蜘蛛天生就會結網一樣。」洪蘭女士也曾提過:「假如我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學會了母語,為什麼我們學第二外語這麼困難?」
我們每個人都會說母語,不管我們的家庭背景、社會地位、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如何,也不論我們的父母親會不會教孩子,甚至不論孩子IQ高低,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都會有。但是當我們學習英文時,想要達到和外國人,進行基本溝通的程度卻不容易。這表示應該不是英文(或第二外語)難學,而是我們的學習方法有問題。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例子:在車禍或腦部受傷後,原本會說的母語,卻完全不會了,而曾經學過的外語,卻反而沒有消失。可以推論這兩個語言是分別儲存在不同的腦區。
在2010年4月22日abc NEWS,報導一位克羅埃西亞 (Croatian)10歲多的女孩在一次昏迷醒來後,不會說她的母語,但是她曾經學過的德語卻很流利。另外在2009年7月9日ScienceDaily,也提到Raphiq Ibrahim 博士在行為和腦功能期刊 (Behavioral and Brain Function journal) 中發表,母語和第二外語是分別儲存在腦的不同區域中。其中一個實驗是位41歲會說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的患者,在腦受傷後兩種語言均受損,但其中希伯來語所受的傷比阿拉伯語嚴重。Ibrahim 博士在研究報告中提出,不只是完全不同語系的語言有不同的語言區,即使是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這麼相近的語言,也是分屬不同區塊。
由Ribot和Pitres對會說雙語或多語的失語症病患做研究,發現這些病患在受傷後,其中一種語言會喪失的比另一種嚴重。研究指出,當雙語者的左腦受傷時,受損的是母語或最熟悉的語言,而右腦受傷時,受損的是第二語言或外語能力。
由此可知,不同的語言是存在大腦中不同的區域。因此,當我們學習一個新的語言,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建立這個語言的語言區。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建立英文腦區或是英文腦區建立得如何?先來做做簡單的測試,用英文唸唸看下列這串數字:76950386124137594317650917694819603826767834。如果讀得快又順,表示你的英文腦區中已經建立了數字;如果斷斷續續或很慢,表示這部分建立得不夠好。也可以試著用英文說出你的手機號碼,如果你的手機號碼是存在中文腦中,你會很明顯的感覺到你在這兩個腦區中轉換。
建立英語腦區
教學時,如果以單字翻譯的中文意思告訴孩子,那個字就會掛在他們的中文腦區,而不會另開新檔建立英文腦區。例如:我們教pig這個字,如果你告訴學生pig就是豬,pig這個字就會掛在中文腦中「豬」這個字上,形成一個word pair(豬-pig)。這就是為什麼背了很多單字或句子,要用的時候卻跑不出來,或者和外國人說話時會有來不及聽或說的窘境,就如同我們前面說電話號碼的實驗一樣。所以一開始教單字時,千萬別用中文對應英文的方式來教,最好透過圖像來學習。建議可以使用閃示卡;鮮明有趣的圖像能夠讓人看了就了解。如此就能不經翻譯、不透過中文腦區,將單字直接建立在英文腦區。
戒掉用翻譯的方式學習英文,下一步就是養成用以英文思考的能力與習慣。建議老師在學生初學時先以學生熟悉的具像單字,如 a dog, a pen, blue等配合閃示卡或實物,透過圖像,這些字就能不透過中文而建立在英文腦區中。當學生熟悉這樣的學習後,可以帶入不如實物那麼具像,但也不至於太抽象的單字,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等等這類的單字。再進一步學uncle, aunt時,就可以告訴學生 “Your father’s brothers are your uncles. Your mother’s brothers are your uncles, too.” 以及 “Your father’s sisters’ husbands and your mother’s sisters’ husbands are your uncles, too.” 這時,他們是可以用英文做思考,再搭配家人關係圖就更清楚了。只要逐步讓學生學會用英文思考,即使字彙越學越抽象,學生也能掌握得很好。
我所主張的全美語教學,是指受過完整訓練的老師,以循序漸進從簡單具像的單字慢慢帶入簡單句型,以生動活潑的肢體動作及豐富的輔助教具,讓孩子在輕鬆愉快且無壓力的環境中,自然而然的建構出英文腦區,使孩子們能以英語的思考模式開口說英文。
在全美語的課堂中的學生,也會變得更為積極。當老師問學生 “How are you?” 學生的答案絕對不只是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這類制式的回應,而會是更多元、更能表達個人真實狀態的回應,例如:“I am good.”, “I am terrible.” 等等。另外,不是只有師生間才會對話,同學之間也會有所互動。老師可能會問 Danny “What color does Angel like?” Danny不知道答案,所以他得問Angel ,然後再告訴老師。或者學生有時也可以角色扮演,一個當店員,一個當顧客,練習詢問商品或殺價等。你或許也可以在課堂外聽見學生互相詢問 “What is your telephone number?” 有的學生甚至會故意回答 “I don’t want to tell you.”。
比起一般的教學法,真正的全美語教學在實踐上的困難度較高,且需要更多的技巧,但在教學效率及學生的回饋,卻能讓每位老師倍感驕傲。
許多人以為,全美語教學就是上課不說中文只說英文,聽久了就懂了。其實不然,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塑造,類似母語的全語言情境,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架構、有系統地,讓學生對新語言有感覺。盡量模擬學習母語的方式,以輕鬆、快樂、自然的方式將我們的英文腦區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