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按鈕

師德文教(股)公司 - 師資訓練、檢定認證、英語資訊、英語人才資料庫、英語教學討論區、英語教學用書、委辦師訓、師資先修班、TKT、教師聯誼會、兒童英檢、全國兒童英語檢定、兒童英語檢定、兒童英語
  • 首頁
  • 進修課程
  • 英語檢定
  • 圖書.教具
  • 網路商城
  • 其他服務
  • 會員中心
  • 客服中心
  • HELLO! E.T.

  • 英語教學德博士

  • HelloET ( 65 )
  • 大師開講 ( 17 )
  • 中文證夯 ( 15 )
  • 名人對話 ( 54 )
  • 活動報導 ( 6 )
  • 教學好評 ( 9 )
  • 教學得來速 ( 8 )
  • 教學實務 ( 372 )
  • 教學議題 ( 123 )
  • 新聞報導 ( 52 )
  • 補教經營 ( 4 )
  • 試用大隊 ( 28 )
  • 聚焦英檢 ( 21 )
  • 數位講座 ( 9 )
  • 課程報導 ( 1 )
  • 辭源好好玩 ( 10 )
  • HelloET
  • 大師開講
  • 中文證夯
  • 名人對話
  • 活動報導
  • 教學好評
  • 教學得來速
  • 教學實務
  • 教學議題
  • 新聞報導
  • 補教經營
  • 試用大隊
  • 聚焦英檢
  • 數位應用
  • 數位講座
  • 課程報導
  • 辭源好好玩
  • 線上客服
  • LINE@
  • 國中教育會考英語科考什麼?

    2016/3/29 分類:教學議題 作者:林淑媛 點閱次數:15930

         自民國 102 年試辦國中教育會考及 103 年舉辦正式會考至今,很多人明顯感受到考試內容和過去的基本學力測驗或學校段考差異甚大,許多教師、家長和考生都因此覺得茫然或受挫。

         其實,從 90 年開始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以來,英語科會考題型都有相當清楚的脈絡可循,瞭解之後,要輔導學生面對會考就不是難事。但是,關鍵在於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心態與方法都要改變。如果繼續以二十年前的方法教學或讀書,不要說面對會考,甚至孩子未來升學或就業,都會持續面臨變遷帶來的壓力與挑戰。筆者將以連續六期來介紹會考英語科題型、命題方向、教學策略,並分享輔考經驗;讓老師、家長能掌握英語的教學與評量方法,陪孩子自信面對會考,順利銜接高中職學習。這一期,我們先從脈絡談起,再從這些脈絡來談教學改變。

         首先,不論基測或會考,甚至是學校裡九年級考的模擬試題,都屬於「能力測驗」;閱讀題組多,考的是大範圍統整學習、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較少細節及冷僻的文法題。不過學校的段考,絕大部份只考是否熟習課本該次考試範圍的內容,屬於小範圍的「精熟學習」;較偏重單字、文法的背誦與應用,閱讀題組少。所以,兩者的題型差異極大,準備的方式與花費的功夫也極為不同。

         其次,會考與基測的題型雖相似,但在題目的篇幅、難易度、鑑別度和提問層次明顯不同。基測定調「中間偏易」;會考宣示「難易適中」,但把試題分為「基礎題」和「精熟題」,明顯可看出程度落差。比較起來,會考更拉大了與學校段考的差異,難怪學生不適應,也讓教師面臨教學與命題的挑戰。然而瞭解基測到會考的演變脈絡及差異後,教師可以取樣歷屆題本,從簡單的題型開始,遞增難度,長期規劃閱讀及聽力教學。
     

    培養英語聽力,奠定英語音感、語感基礎
     

         民國 90 年基本學力測驗剛開始規劃時,曾考量納入英聽測驗,但當時國內存有許多爭議。最多人誤解的概念就是城鄉硬體設備有落差,偏鄉地區設備不足,無法實施英聽教學。其實,教育部早在民國 83 年起實施「教育優先區計畫」,以充實偏鄉基礎教學設備,即使偏鄉地區也一定有錄放音機(筆者於民國 81 年任教花蓮縣、85-87 年任教台中縣偏鄉國中,都有足夠的錄放音機)。所以,硬體設備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教師是否落實英聽教學。可惜的是,不論都市或鄉村,都普遍存在「不考不教」的心態。即使教育部要求各校段考要納入英聽,各校也並非確實執行或實施上有困難(例如:教師錄音的品質)。

         語言的學習絕對離不開「聲音」的刺激,聽力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學生大量暴露在外語刺激的環境,音感語感加強後,可促進口說、閱讀甚 至寫作學習。這十幾年來,鄰近臺灣的國家都已在大型中學測驗加入英聽,相較之下,我們的起步晚很多。民國 90 年,九年一貫課程開始實施, 教科書開放審定本,依照綱要,需要有英語聽力練習與評量,才帶動教師重視英聽訓練。102 年的試辦會考及 103 年會考的英聽(不列入計分) 定調在基礎級能力,若能熟練一種版本教科書的聽力練習,在聽力這關很容易取得滿分或高分。而待加強的學生只要對基礎單字有聽辨能力,也能在第一大題辨識句意、第二大題基本問答的部分題目得分。

         104 年會考題目下載正式採計聽力成績,測驗結果平均通過率約七成,對大多數考生而言,算是題目適中,然而在試題上,有兩個現象需注意:
     

    1. 第一大題看圖辨義,擺脫過去簡單句型敘述的 形式,出現複雜結構的句型。

    •  After the teacher entered the classroom, he saw two students fighting with each other. (104-2 script)

    •  The old man finds the TV program interesting, but the little girl doesn't look like she does. (104-3 script)

         預期中,學生的能力會隨著教師加強英聽教學而有所提升。只要能掌握關鍵字詞,即使是長句與結構較複雜的句子,在聽兩次的狀況下也有機會得分。
     

    2. 英語聽力也考較高思考層次的「推論」題。

         在閱讀測驗常出現的「推論」題,在聽力第三大題「言談理解」裡也有發揮的空間答案不會明顯出現在題目敘述中,必須要讀/聽出文字背後所隱藏的意涵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如 13, 17, 18, 19 題)。即使只是簡單的理解與推論,但和訓練閱讀測驗時一樣,教師要花時間和學生討論思考,找出最適合的答案。
     

    掌握閱讀試題演變的軌跡,依學生程度實施差異化教學
     

         從基測到會考,單題和閱讀題組也有一些演變的軌跡。兩者相同的地方是文法題少,採用多篇的閱讀題組,閱讀題材多元,測驗的是統整與綜合應用能力。而題目內容的演變,大致可分成四個時期:

    1. 民國 90-93 年(部編本教科書時期):
         在 90 年第一次基本學力測驗前兩年,教育部在各地開辦研習,參與研習的老師,可以明顯感受到培養學生閱讀大量、多元題材的重要性。 只是當時只有部編本一版教科書,加上基測定調 在「基本能力」,因此學生只要精熟學習課本內容,輔以教師大量且多元的閱讀練習,得高分並非難事。

     

    2. 民國 94 年起(審定本教科書時期):閱讀題材多元,題幹敘述/文本篇幅加長。
         然後九年一貫課綱開始實施,第一屆使用教 科書開放版本(審定本)的學生要考基測時,最讓學生、教師、與家長恐慌的是大家讀的版本不同,要怎麼考同一份試卷。會有這番疑慮,是因為不了解九年一貫課綱英語科的綱要內容。不論哪一個版本的教科書,都要依照課綱編寫、送審通過後發行。基測是以課綱為命題原則,至今的會考也一樣。同時,為了測驗學生真正的閱讀能 力,也避免題幹過短,訊息不足,所以都加長題目敘述。因此,除了廣泛閱讀,更要訓練學生的閱讀技巧與策略。

     

    3. 民國 97 年起:高鑑別度題目增加,可視為會考的前哨。
         96 年廣受探討的問題,是基測題型中間偏 易造成的「天花板效應」。學生在英語科大量得 高分或滿分,但上高中以後卻普遍「兵敗如山 倒」,因此出現了「增加鑑別度高的題目」的共 識。所謂鑑別度高,不一定是題目很難,而是在 區別高分群的學生是否真的具有思辨能力。

         90 年基測題已出現閱讀理解的高層次思考能力推論 (inference),97 年以後更是大量出現這些層次的題目,測驗語言的綜合理解、應用、推論等能力。這不但挑戰過往只注重文法片段知識、小範圍的精熟學習方式,更在考驗學生的閱 讀理解運用能力,在面對六冊統整時,是否能思考並將基礎知識靈活地應用在篇章裡。
     

    4.民國102年後的國中教育會考:重視英語聽力以奠定語言基礎,閱讀測驗著眼於綜合應用與思考能力。
         會考試題即使是用課綱公告的 1200 字編寫,題材亦承繼基測以來的多元風格,但因出現 「精熟題」,較基測所標榜的「中間偏易」試題 更具挑戰性。許多考生感覺變「難」,不只是篇 幅拉長,要測驗速讀;更考驗篇章統整理解、讀出文章背後意涵的能力,此外,還要挑戰多元、 陌生的題材。例如:104 年第 28-31 題閱讀題組,從臺灣缺水的時事,延伸探討坦尚尼亞因缺水引發的女性教育問題。會考閱讀題組脫離了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題材,對於缺乏廣泛閱讀經驗的學生來說,即使在校精熟單字文法,也不一定能得到高分。

     

         所以,在現有會考題目版本不多的狀況下,筆者建議老師和學生可以倒推回去 97 年起的基測試題,同時不要忽略了唯一的一次北北基試題 (100 年)。對於處在「待加強」級的學生,除了要持續背誦單字、加強英聽能力以外,更要從閱讀中熟練單字應用。教師不妨取用早期的基測題本,特別是圖文題,讓學生練習上手,再來加 長篇幅,逐步建立學生的閱讀能力。

         分析基測及會考出題脈絡時,我們會不斷提到「思考層次」,這是會考與學校段考在題目設計上差異最大之處。下篇我們會續談英聽、閱讀的發展層次,並分析「思考層次」,這樣我們會更清楚:國中教育會考究竟是在考什麼樣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