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態一向是英語學習中比較困難的部分,尤其是現在完成式的概念較為抽象,學生常跟過去式的觀念混淆。但是,無論在日常溝通或是國中教育會考中,這是一個必定會出現的時態,只要學生能掌握現在完成式,他們對大部分的時態便能應付自如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學習現在完成式的過程,實際上涵蓋了其他多種時態的基本概念。例如,形成現在完成式的必備條件之一,是要使用助動詞 have/has,而要能正確使用,學生必須複習現在式「主詞與動詞一致」的原則。這同時也強化了對進行式的理解。此外,現在完成式中所使用的動詞過去分詞,要求學生必須熟悉動詞的三態變化,這也為之後學習被動語態打下了基礎。因此,學會現在完成式,學生不僅能提升整體的語法掌握度,也能更有信心地應對其他時態,是不是 CP 值很高呢?
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複雜的時態,我的教學設計包含三大元素。首先是螺旋式教學,逐步建立穩固的知識架構。教學流程先連結舊知識,再建立新知識,從最基礎的現在簡單式第三人稱單數的變化,過去式動詞規則與不規則變化,最後才進入過去分詞的規則與不規則變化,如此層層搭建鷹架,以確保學生具備動詞形態變化的基礎。在這個原則下,考慮到趣味性與互動性,我設計了三階段的動詞變裝秀拖拉動詞競賽活動。學生分類拖拉動詞後,還可以請學生寫出不規則變化的改法,並帶入過去分詞的概念。
在句型部分,先複習過去式句型,再建立現在完成式句型概念,並以即時問答方式協助學生聚焦句型變化的重點,之後再連結到學生自身經驗,進行簡單的問答。以動畫逐句出現,男生圖時抽問男生;女生圖時抽問女生;學生依事實回答後,老師再問全班剛剛那位同學的答案,這樣就可以練習到第二人稱問句、第一人稱答句及第三人稱的問答句。
最後以遊戲幫助學生熟悉現在完成式的使用,達到自動化反應的效果。學生分成兩組,排成兩列。A 組抽主詞 Who,B 組抽動作 What,比賽誰最先造出現在完成式問句,若句子正確可得 2 分。若句子不正確,則換另一組造問句。輸的組別擲骰子決定肯定或否定後,進行簡答,若回答正確可得 1 分。若回答不正確,則由另一組回答。
除了上述以搭鷹架為目的所設計的互動教學活動外,為了增加趣味性,我設計了「怪獸家族的餐盤」活動,進行不同形式的動詞三態變化分類,幫助學生記憶三態變化。接著,我再用「動詞三態轉輪盤」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記憶,並以拖拉分類競賽進行評量;最後,透過蛇棋桌遊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練習現在完成式的問答句型,不僅增強了學習效果,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本活動分階段實施,在分別教完規則變化、ABB 型及 ABC 型不規則變化後,邀請學生上台拖拉動詞,正確答案才拉得進盤子。
分組競賽,輪流轉輪盤,最先正確說出該動詞三態變化的組別得 1 分。若無人答對,則再拉出該單字複習。
將中間淺黃區的字詞拖曳到適當的欄位中,計時 1 分鐘,各組排成一列,輪流上台拖拉,每答對一題得一分。
學生 2 人或 4 人一組。教師擲動物骰子,決定哪一組先出發。學生依所擲骰子點數前進,由小組內一人造問句,另一人回答(4 人時則 2 人造句,2 人回答)。若無法完成,則退回原位,再請全班一起說出正確問答句。遇到「梯子」則直上梯頂;遇到「蛇」則滑落至蛇尾。最先走到終點或活動時間到即結束。
素養導向教學強調情境脈絡的重要性。我設計了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理解在何種情境下該使用現在完成式。透過「我的事件紀錄簿」系列活動,學生不僅能練習句型,還能將所學應用到真實生活中,將學習轉化為真實溝通能力。
以 John 及 Ben 跟媽媽邀功的情境,讓學生體會現在完成式的使用時機。動畫播放的順序是過去 → 現在 → 概念。
(1) 發下學習單,請學生在 A 部分自行填寫事件起始時間。
(2) 每個人隨機找 4 位同學,分別訪問1題,受訪者依自己填的內容回答,訪問者將回答填入 B 部分的表格中。
(3) 學生依 B 部分的關鍵字,寫出現在完成式完整句來介紹同學,提醒他們要用第三人稱 has 造句。
(4) 教師掃描學生學習單的 A 部分,貼到教學檔頁面備用,並加上名字以利識別。老師開始隨機唸學生名字,有訪問到該位學生的人舉手唸出結果。全班一起檢視該生的 A 部分學習單,若訪問者回答內容與學習單相符則得分。
經過這些教學活動,相信學生們能夠逐漸打破對現在完成式的恐懼,並在這些結構化、互動強且生活化的教學歷程中,逐步掌握這個時態。學生不僅能夠更自信地運用現在完成式,還能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最終希望文法教學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規則學習,而是充滿趣味的探索之旅。透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無痛掌握英語時態,這不僅是對他們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對他們學習信心的莫大鼓舞。